名士达公司慈善新闻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发布时间:2016-09-04 点击量:0

朋友,慈善你做得么?看看这些老人们,他们做得……

残疾老人16年来捐款约100万元助学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李双连,1957年出生于安溪县湖头镇上田村一个贫困家庭,未满一周岁,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食不果腹、有上餐没下餐都是常有的事儿。为了不给母亲增加压力,小学毕业后李双连只好辍学。十五六岁时,李双连突患类风湿,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卧床不起,由于没钱医治,等他能起身时,身子却再也直不起来。从此,他成为从头到脚弯成S形的残疾人。为了谋生上街讨过饭、摆过摊,直到1997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一间小小的店铺。

“2000年,我在湖头老家发现一个家境十分困难的孩子,没钱上学,受他触动,我开始每年资助10个小学生。”李双连回想,“因为我穷过,想上学求知识,但没钱,上不了学。”

“几年前,我承诺要捐助10个大学生,但一年的费用需要5万元,那时我手头紧,还是找朋友借钱捐助的。”李双连说,16年来,单单在助学上他捐了约100万元,有人笑话他这样是傻,他并不在意。

“我资助的学生们都很懂事,平常会写感谢信给我,寒暑假也会回来看我,或者打电话嘘寒问暖,去年我资助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工作后,还拿出5000元来资助其他贫困生。”李双连为此感到自豪。

如今,年近六旬的李双连是泉州市鲤城区东鲁社区的慈善大使。

8旬拾荒老人捐款累积超百万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彭传发是常德澧县火连坡镇人,从小家庭困难,不到9岁就已经开始捡石灰、当挑工。当时做工挣回的不是钱,而是一点麦子。解放初期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是老党员干部。

1981年,彭老退休后看到因工厂倒闭废弃了大量的钢铁,便走上了拾荒之路。那时候,彭老每天背着一个黑色布袋,或踩着三轮车在镇上的大街小巷收废品。

“我退休时才50岁,可以劳动,捡垃圾能变废为宝是好事,为什么做不得?”每每遇到不理解,彭老总是理直气壮,一笑而过。

1985年,彭老自己开起了废品收购站。“红火的时候,废品站每天都有20多人帮忙。” 彭老很庆幸自己发现了这条“生财之路”,能够借此来帮助更多的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彭老就开始捐资助学,陆续为火连坡幼儿园、楠木村小学、火连坡中学等学校捐助10多万元。

1987年,省里修建贺龙体育馆缺资金,到长沙参加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的他当场掏出身上全部现金1000元。

1989年,居委会有条河上没有桥,学生们冬天要打赤脚过河。彭老赶紧花1万多元请人修了一座简易桥。

1998年,澧县涔南乡遭遇水灾,彭老两次捐款7000元钱;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灾害后,彭老自己行动不便,委托在县里工作的女儿各送去1万元捐款……30多年里,彭老累计慈善捐款达100多万元。

“钱财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用的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拿去帮助人。”谈及慈善助人,彭老总是用最质朴的话语轻轻带过。

“我一直铭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是做了党员该做的事。”谈及未来的生活,彭老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能力有限,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扛起慈善的大旗,助人为乐。

“苦行僧”蒋国珍 37年捐资40多万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蒋国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人,1930年出生。1953年,他被组织派到江西铜鼓县三都小学代教。蒋国珍终生未婚,无儿无女。2016年6月15日晚,因病离世。存折上仅剩1.36元。他在30多年里,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退休金用于帮助贫困学子,而且还把自己种田、捡废品的收入和自己受捐助的款项都全部捐出,累计捐资40多万元,资助了2万多名学生。一直过着吃红薯、捡破烂的“苦行僧”生活——20平米的房子里,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些日用品,这是老人所有的家当;一条毛巾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分三餐下饭。

今年3月8日,蒋国珍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并被确诊为鼻咽癌脑转移。住院后,不少人为他捐款。当地志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在全市发起“看护全国道德模范蒋国珍老师志愿者招募”活动,发动12组共计200余名志愿者开展轮流陪护,一起照顾蒋国珍。

4月30日,在陪护志愿者、亲属见证下,蒋国珍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一笔一画签下自己的名字,完成了他人生“最后的捐赠”,把生命中最后一丝光明永远留给这个世界。

2016年6月15日23:10,蒋国珍因患鼻咽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一个老人离去,一座城市为他送行。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他们曾经感动中国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白方礼,生于1913年,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2岁。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300个贫困孩子上学梦。他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从2008年起,湖南大学的贫困学生们有了一项新的助学金可以申请,这是该校神秘校友匿名设立的“白方礼励志助学金”。每年捐款10万元,资助20名或身体有残疾,或身患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却能保持良好心态、乐观生活、刻苦学习的优秀学生。湖南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透露,以往设立奖学金,不论以个人还是集体名义,都是实名实姓,唯有“白方礼励志助学金”,甚至连校方也不知道这位神秘校友到底是谁。

向你们叩首,慈善的老人们!

刘盛兰,男,1922年出生,是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刘盛兰老人鳏寡孤独,靠拾荒为生,但他却帮助一个个贫困学子圆梦学堂,而且这一帮就是20余年。先后为100多名困难学生捐款10余万元,其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无数人由衷感动。于2016年1月16日5时30分在市人民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3岁。刘老是“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刘盛兰老人从七十多岁开始拾荒助学,一坚持就是17年。90岁高龄时还在帮助贫困学生,为了继承和发扬刘盛兰老人的精神,招远市也将成立一支由刘盛兰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叫做“盛兰服务队”。这支队伍将统一队旗、队徽和服装,让盛兰精神永远传承下去。